更新时间:2023-11-27 15:30:35点击:
前些年在银行工作期间,曾为四川美术学院的王新福老师举办了一次画展,虽然规模不大,但很成功。离开银行之后,依然与王新福老师保持着沟通和交流,除了对他的作品比较欣赏之外,也在与他的交流沟通中对他的学术背景、人品以及生活、事业态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彼此也由原来的合作伙伴,成了相对知心的朋友。
二零一七年四月下旬,收到王新福老师自重庆寄来的他的专著《画与话.我与先生的对话》。因为是朋友,自己比较喜欢的艺术家的著作,就迫不急待地翻开书本。他的书写得很特别,不枯燥,颇有故事感,比较吸引我。加之之前与王新福老师的当面交流,对他的作品和作品背后的故事也比较了解,所以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本,仿佛又完成了一次与王新福老师的漫长茶话,听他再次讲述那些他与他画的故事,依然那样真切感人。突然也想写一点东西,作为那个风轻气爽的午后对新福老师的隔空回应。
图为王新福老师现场创作限色作品并开展教学
这是一本读起来轻松易懂的书,书中所用的表达方式非常通俗自然,没有深奥的艺术学术理论长篇大论的阐述,没有故弄玄虚、生硬找寻自己的艺术如何师古,也没有千方百计论证、标榜自己如何推陈出新,自立一派。但是,透过王新福老师在书中营造的他与四川美术学院创始人李有行先生基于双方作品的一次次真诚、质朴的对话,王新福对他的老师、艺术家、先行者李有行的尊敬,对先生学养的认可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我们也能够体会到王新福老师与李有行先生表面上大相径庭的艺术作品,却有着精神上的默契与传承。
王新福《致敬李可染先生》2015 年 8 月 80cmX100cm 布面丙烯
王新福是四川美术学院专门负责色彩教学的一位普通的老师,他30多年来执着于四川美术学院李有行先生所创立的法派艺术教学体系的传承,身体力行教授一代又一代学生黑影技法,并且努力在课余自我艺术创作中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基础技法。读完他写的书,我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待在该院传承李先生法派色彩教学体系的责任感以及临近退休之际心系教学、难以释怀的矛盾心情。正如他书中的表达:“目前,我有那么一种危机感,便是这种学统教学的传承问题,它是否能在川美的教学大纲以及课堂里继续存在下去。我大约还有三年时间就退休,如果我退休后没有留下什么相关文献资料,或者没有培养出了解及传承这种教学体系的老师,估计这种教学将会在四川美术学院有消失的危险。”读到此处,我被深深打动了。我想,所有读者都会被打动的,这是怎样的情怀啊,执着于教学的态度首先已经让人折服了。
图为王新福老师在教学中指导设计学院学生从事黑影作品创作
《画与话.我与先生的对话》也是一本尾尾道来的故事书。书中,王新福老师完全向我们敞开心扉,讲述他艺术创作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讲那些让他魂牵梦绕、热血澎湃的艺术品是如何诞生的。也许讲这些故事的时候,王老师仿佛回到了当初的创作现场,故事情节也早已偏离了这本著作关注的学术本身,但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活力四射、被自己的艺术感动的王新福,一个年近六旬却有着孩子般率真的王新福。好的艺术品一定是首先感动了艺术家自己的作品。王新福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被幸福包围着,他与妻子一直充满着如同新婚燕尔的小夫妻般的甜蜜与温柔、浪漫,他们一直形影不离,一同旅行、创作,经历所有的时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己的不懈坚持,他在教学和艺术上越来越得到四川美院的认可。特别是年近六旬的王新福又喜得贵子,这更让他心情温度上升,用他的话说“情绪一直处在亢奋之中,现在变得更加亢奋”。这注定会让他创作出富有激情和温度的作品。
在巴黎圣母院前现场创作,该作品被选入当年第106届法国秋季沙龙艺术展
我曾经去过王新福老师的工作室几次,见过他近年创作的绝大多数作品,也听他讲述每一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走到大自然中,精心构思,再提炼升华,让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交融,一幅作品,一个故事,绝不重复,也难以重复。听王新福老师讲述他的创作故事,读他写的书,再看他的那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我能从他的艺术品上那些喷泻而来的颜料中感受到他创作时内心涌动的激情。那些色彩在跳舞,就像他的灵魂在舞蹈;那些色彩在流动,就如同他的热血在流动;那些色彩塞满了整个画布,没有丝毫留白,就如同他涌动的激情,把自己的心房装得满满的,必须全部倾泄而出,不吐不快。面对他的作品,我能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张力刺激和这种刺激生发的与艺术家共情。其说王新福老师画下的是一片色彩,不如说那是他倾泄而下的满腔热情,我们可以在画面那些凸凸凹凹的油彩上,触摸到他心灵的温度。
《酒仙王大爷》2020年12月 200cm×150cm
祝福王新福老师生活幸福,艺术常青!(完)
导航地址: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