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全国30余位礼仪专家齐聚长沙 共商《中华礼学应用大典》编纂

更新时间:2025-04-28 08:07:51点击:

——首部系统整合"三礼"智慧的现代礼仪应用书进入出版倒计时

近日,湖南国礼春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长沙组织召开《中华礼学应用大典》编委会筹备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礼仪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这部近200万字的礼学巨著编纂工作。湘潭大学原副校长杜克勤教授、上海环球时报原副总编唐耀坤、长沙市法院原副院长、长沙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黎军、国际大型赛事礼仪培训专家吴黎梅、江西礼仪专家柳依泓夫妇等业界权威人士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对《大典》初稿进行了深入审阅,并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一致表示将全力支持编委会工作,推动中华礼仪文化的现代化应用与普及。

08090397877686614_5.png

时代呼唤礼仪复兴 大典填补文化空白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冲击下,传统礼学文化面临传承断层与认知模糊的挑战。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礼仪规范的需求却与日俱增:从政务外交到职场协作,从家庭教育到社区治理,礼仪已成为彰显文化自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

《中华礼学应用大典》主编李国辉介绍,该典籍分为三册:《周礼》应用与政务国际礼仪、《仪礼》应用与职场商务礼仪、《礼记》应用与家庭家政礼仪,系统梳理了传统礼学的现代转化路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典》创新性增设《三风六礼传习》专章(国风、家风、清风;孝顺之礼、恩爱之礼、教育之礼、健康之礼、环境之礼、理财之礼),以文言文的形式,编写了70余堂社区传习课程,总计13万字,旨在为基层文化实践提供标准化教材。

08092091629286897_5.png

“礼学不是故纸堆里的教条,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李国辉强调。目前,《大典》已通过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初审,进入出版流程。编委会将作为长期学术组织,持续修订更新内容,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多方力量汇聚  共推礼仪“六进”工程

会上,益阳中华文化促进会、湖南省三湘社区发展基金会与北京央舆三风传媒有限公司宣布联合支持《大典》出版发行,并计划依托湖南国礼春风倡导的“社区三风六礼传习馆”,开展礼仪文化“六进”行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家庭。

“礼仪教化是基层治理的润滑剂。”长沙市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黎军指出,“《大典》中‘清风之礼’对廉政文化建设、‘家教之礼’对未成年人保护均有直接指导意义。”南京青奥会、北京冬奥会礼仪专家吴黎梅则结合国际赛事经验表示:“中国礼仪的国际化表达需要典籍支撑,这部大典将为跨文化交流提供范本。”

来自新加坡的留学归国人士刘先生现场提出创意方案,拟将《大典》内容改编成系列短剧,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传统礼仪,能让礼学文化传承更接地气。”

学术与实践并重 构建礼学生态体系

编委会筹备会特别设置了分组讨论环节。政务礼仪组提出,应增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礼仪案例;职场商务组建议补充数字经济时代的线上沟通规范;家庭教育组则强调需融入“双减”政策下的亲子关系调适内容。

08094547871181227_5.png

湘潭大学原副校长、94岁的杜克勤教授称:“《大典》的编纂是学术界的里程碑,更是社会实践的指南针。下一步需联合高校、政府、企业形成合力,让礼学从书本走向生活。”据悉,编委会将由湖南省三湘社区发展基金会援助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礼仪培训师培养、社区示范点建设及国际学术交流。

记者手记

在“国潮”兴起的今天,《中华礼学应用大典》的编纂出版恰逢其时。它既是对“文化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亦是对社会“失礼”现象的精准回应。当专家学者们为某个文言句子的现代诠释争论不休时,当社区工作者认真记录“六礼”操作细则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典籍的诞生,更是一个民族对文明根脉的守护与创新。(图文:杨舒涵 编辑:汤伟 编审:韩同瑞)


责编:邹厚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