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广元市旺苍县嘉川小学开展“万名师生同走长征路”红色研学之旅

更新时间:2025-04-14 10:36:03点击:

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们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光辉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4月3日,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中心小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万名师生同走长征路”红色研学之旅,踏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薪火。
研学·启航:出发前的动员与嘱托
在研学之旅出发前,嘉川镇中心小学校支部书记、校长牟大勇站在国旗下,向同学们强调了此次研学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我们即将踏上这片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与希望的土地,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历史的追溯和对先烈的缅怀。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在追寻革命足迹的过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茁壮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副校长姚忠明则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他叮嘱同学们:“安全是此次研学的首要前提。在行程中,大家一定要听从老师和导游的指挥,不擅自离队,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乘坐大巴车,还是在参观景点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只有确保自身安全,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感悟。”
第一站:旺苍红军城——触摸历史的温度
同学们的第一站来到了旺苍红军城革命遗址。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热血沸腾的年代。古老的街道、斑驳的墙壁,无一不在诉说着当年红军的奋斗故事。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四方面军工农剧团旧址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同学们得以近距离触摸历史。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想象着红军战士们在这里忙碌的身影,有的同学不禁发出阵阵感叹,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走进红军革命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从红军的诞生到长征的艰难历程,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到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同学们围在讲解员身边,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讲解,眼神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好奇和对先烈的崇敬。他们不时提出问题,与讲解员互动,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第二站:木门会议会址——感受历史的抉择
“木门会议会址”位于旺苍县木门镇的木门寺,大门正上方是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木门会议会址”六个大字。正殿大门上挂有徐向前、李先念同志的题词。木门会议会址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木门会议会址,同学们了解到红四方面军在此召开的重要军事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加强全党团结,决定扩编部队,并作出了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军事训练和恢复彭杨学校等重要决定,为川陕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站在会议旧址前,同学们仿佛看到了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一百余位红军将领齐聚一堂、共商大计的场景,深刻感受到了这次会议在红军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这里主要采用文字、照片、历史实物等形式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历史和老一辈红色革命精神进行集中展示。同学们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深切体会到了革命先辈风雨兼程、创建新中国的不易。
第三站:黄猫垭战役革命遗址——缅怀先烈的英勇
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苍溪黄猫垭战役遗址,参观了红军31军部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地。在这里,孩子们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黄猫垭战役纪录片。这是红四方面军战史上的光辉战例之一。1934年,红四方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红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智慧,取得了重大胜利,为川陕苏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遗址上,望着连绵的山峦,同学们仿佛听到了当年战场上的枪炮声、喊杀声,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身影。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成为国之栋梁,不辜负先辈们的心血。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在战斗中牺牲的先烈们敬献了鲜花,表达了对先烈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副校长姚忠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希望学生在追寻革命先烈足迹的过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茁壮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在这里,全体师生相继参观了黄猫垭战役博物馆,体验了“打靶归来”“单兵作战之迫击炮”“致敬英雄之描红墓碑”等活动。
研学·续章:赓续精神,砥砺前行
走出课堂,以研促学,所见所闻,皆有所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精彩的课堂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更在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此次红色研学之旅,对嘉川镇中心小学校的同学们来说,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升华。通过实地参观革命遗址和博物馆等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军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嘉川镇中心小学校通过此次“万名师生同走长征路”红色研学之旅,成功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学校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薪火,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青少年而不懈努力。(李开谦 万镓豪)



责编: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