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涪陵逐梦者陈仁平:从农家子弟到文化领域多面手

更新时间:2025-04-02 13:34:58点击:

  在巴渝大地的山城重庆涪陵,有这样一位逐梦者。他从农村的黄土地出发,在多个领域辗转前行,凭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就是陈仁平。

  农家少年,埋下努力的种子

  20世纪60年代,陈仁平出生于涪陵的一个普通农家。父亲作为退伍军人,在土地上默默耕耘;母亲则用勤劳与坚韧操持着家庭,给予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陈仁平从小就深刻理解努力的价值,一颗逐梦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军旅生涯,崭露写作才华

  八十年代初,怀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憧憬,陈仁平奔赴云南建水官厅小宝山。新兵连的生活充满了汗水与挑战,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尽管文笔尚显青涩,但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关注,他也因此有幸调入团政治处新闻报道组。

  1982年,陈仁平创作的散文《桐叶烧饼》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文章以质朴的文字描绘了农村的巨大变化,获得了全军散文创作二等奖,他也因此荣立三等功。此后,他佳作频出,小说《新来的经理》被收录进《一条小河弯又长》,并被涪陵图书馆收藏。这些成绩,成为他写作道路上的一个个闪光点。

  返乡逐梦,在挫折中砥砺前行

  1985年,陈仁平退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农民。但他并未忘记自己的追求,怀揣着在部队创作的作品,前往涪陵日报社、电视台寻求工作机会,却屡屡碰壁。幸运的是,他结识了涪陵《乌江》文艺杂志社责任编辑秦阳闾的爱人。秦阳闾对经常投稿的陈仁平有些印象,认可他的上进,不仅收他为徒,还推荐他到涪陵地区工农煤矿担任新闻干事,实现了农转非。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单位解散,陈仁平再次陷入迷茫。但他没有被挫折打倒,凭借自身过硬的能力,成功进入涪陵电视台,继续在新闻行业深耕。

  多元发展,谱写事业新篇

  后来,陈仁平成为新华社四川分社《蜀报》的记者,并兼任新闻部主任。1999年,他在云南昆明参与策划执行了多个大型活动,包括《建筑法》知识电视大赛、《党的知识》电视大赛以及“再就业工程”演唱会。同年,在成都,他参与筹备《99话说“成都造”相声,小品》文艺晚会,为“成都造”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04年,他参与共青团四川省委话剧《迟来的忏悔》的编导和全省巡演工作,致力于宣传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2005年,陈仁平担任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主编。2008年,他毅然辞职下海。2009年,成立重庆涪陵热血颂文化传播公司,开展涪陵公安战线英雄周鑫的话剧《热血颂》巡演,让英雄事迹广为流传。2018年,他注册四川威声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拿下四川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项目。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音乐节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康定市委市府的高度评价,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如今,陈仁平是重庆市涪陵区作协会员。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他认为自己只是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陈仁平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永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在逐梦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陈孝波/文 受访者/图)



责编: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