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3-28 09:27:30点击:
本网讯 在河北武安这片浸润着历史光辉与人文底蕴的土地上,孔保军,一位身兼民建会员、武安市政协委员以及武安市宝源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多重身份的追梦者,以笔为刃,划破生活的表象,书写着内心的炽热与执着,在文学的广袤天地里踏出了一串坚实而深刻的足迹。
1969 年 4 月,孔保军出生于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伯延,这座承载着武安商帮辉煌过往的古镇,青砖黛瓦间回荡着先辈们诚信经营、敢为人先的故事,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童年的孔保军,穿梭在古老的街巷,听老人们讲述着那些或传奇或质朴的往事,心中文学的种子悄然种下。家中虽无万卷藏书,但有限的书籍成了他最珍贵的伙伴,课余时光,他沉浸其中,在文字的世界里探寻未知,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场奇妙的旅行,带他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
学生时代的孔保军,成绩优异,对语文的热爱尤为突出。作文课上,他总是文思泉涌,一篇篇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脱颖而出,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那些被肯定的瞬间,不仅让他在同学中崭露头角,更坚定了他对文学的热爱。然而,生活的轨迹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高考时,孔保军与心仪的文学专业失之交臂,被张家口医学院录取。尽管心中满是遗憾,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在医学院的日子里,图书馆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课余时间,他一头扎进文学的海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书籍,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名著,从诗歌散文到小说传记,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他度过了那些青涩的时光。
毕业后,孔保军投身商海,成为武安市宝源经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压力如山,但他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商海中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始终没有忘记心中的文学梦想。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商场上的起起落落、与人交往中的酸甜苦辣,都成为他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将一天的感悟与思考化作笔下的文字。那些文字,既有对商业世界的洞察与反思,也有对人性的剖析与赞美,质朴而真实,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真正让孔保军在文学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的,是他加入武安市作家协会的那一刻。在作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创作心得,互相鼓励支持。他开始积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无论是本地的创作研讨会,还是外地的采风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一次参加邯郸市作协主办的古武当山采风活动中,他被古武当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所震撼。回到家后,他一气呵成,创作了散文《重游古武当山》,生动地描绘了古武当山的美景以及景区在新的管理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篇散文发表后,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也让他在当地文学圈崭露头角。
孔保军的创作风格多样,题材广泛。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家乡山水风光的赞美,如《春夜喜雨》中对春雨滋润下家乡大地的细腻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也有对亲情的深情歌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他用质朴的语言回忆母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艰难岁月里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与怀念。他还关注社会热点,通过文学作品反映时代变迁。在《从一次挂牌仪式说开去……》中,他从武安市文联、武安市作家协会为景区 “会员创作基地” 挂牌的直播仪式入手,抒发了自己作为一个在外创业多年的武安人对家乡变化的关注与欣喜之情。 除了散文和诗歌,孔保军还涉足报告文学的创作。他深知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为了写好一篇报告文学,他常常深入基层,进行大量的调查采访。他曾花费数月时间,走访了多位武安当地的老革命,收集他们在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红色历史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武安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也传承和弘扬了红色精神。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孔保军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他的作品陆续发表在《四川文苑》《洺阳诗苑》《河北文学》《邯郸作家》《作家文苑》等刊物上,他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邯郸市作协会员、武安市作协会员,还担任了《天下诗词文学》宣传委员。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好学的心,不断学习新的写作技巧,拓宽自己的创作视野。
如今,孔保军依然在商业与文学之间忙碌穿梭。在商场上,他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企业家,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拼搏奋斗;在文学领域,他是一位执着的追梦者,用文字记录生活,传递温暖,书写时代。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辰,在武安的文化天空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会继续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为武安的文学事业添砖加瓦,为时代留下更多动人的篇章 。 ( 张海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