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4 09:12:18点击:
台湾共工新闻社讯(记者雨乔/采访报道)“直到现在,我还不敢相信师父真的走了。前阵子通电话,他还说等我下次去郑州,要亲自教我《鸳鸯戏水》的选段,说那戏里的情义最动人。”10月4日,台湾“钢琴公主”刘梦缘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谈及恩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宽于10月3日离世,声音几度哽咽。
这位曾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殊荣的艺术家,享年85岁,也带走了一段跨越海峡、延续近十年的深厚师徒情缘。而2023年郑州那场温暖与泪水交织的公益演出,更成为刘梦缘心中永远的痛与暖。
初遇:真性情中的“师徒缘”
“第一次见师父是2016年,在河南举办的两岸自闭症康复教育论坛上。”刘梦缘清晰回忆起初见的场景。
当时,她因自闭症康复经历与钢琴天赋受邀参会,而王宽先生作为“星星儿童村”公益代言人出席。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握着我的手说:‘小姑娘,听说你喜欢豫剧?这门艺术讲究的是真性情。你弹琴时眼里有光,肯定能懂。’”
这一句温暖的肯定,让自幼向往传统戏曲的刘梦缘顿时放下忐忑。她未曾想到,这位为供养孤儿在茶楼卖唱七年、捐款逾百万元的艺术家,会如此平易近人。
拜师:艺术无门槛,心意最贵
此后的交流中,王宽先生不仅耐心解答刘梦缘对豫剧唱腔的疑问,更常与她分享从艺心得。
“我曾怕自己是‘门外汉’,学不好豫剧。师父却说,‘艺术没有门槛,钢琴的旋律和豫剧的唱腔,都是心里的话。你试着把两者拧成一股绳,说不定能走出新路。’”
这番话给了刘梦缘莫大的勇气。2016年9月,在“圆梦中原”慈善音乐会上,她郑重行三鞠躬礼、双手奉上拜师帖,恭敬地说:“师父,我想跟您学豫剧,更想跟您学做有温度的人。”
王宽先生轻拍她的肩,温言道:“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徒弟,也是豫剧的传承人。我教你唱戏,更带你去看看,艺术能给苦日子里的人带去多少力量。”
传艺:以心传心,声腔与琴音共鸣
自此,师徒二人在一次次教学与公益中情谊愈深。王宽先生特意为跨界弟子放慢教学节奏,从《花木兰》的铿锵唱腔教起,将复杂的身段拆解成简单动作,还录制了标满注解的音频:“这里要像说话般自然,是女儿家的柔情;那里要提气发力,是将军的风骨。”
刘梦缘至今珍藏这些音频。“有次我练唱总找不到感觉,师父凌晨给我发语音,一句句示范到天亮,说‘别急,我年轻时一个唱腔练了三个月,用心比用力更重要。’”
永铭:病榻上的坚守,艺术的信仰
最让刘梦缘刻骨铭心的,是2023年郑州那场“关爱星星的孩子”公益演出。
她特意从台湾飞来,却得知王宽先生因肺部感染住院。医生嘱咐必须卧床输液、禁止外出。
“我本打算取消演出去探望他,没想到他在电话里急了:‘不行,孩子们等着呢!我这老毛病不碍事!’”
演出前一小时,王宽先生竟真的出现在后台——手臂上仍留着拔针后的红印,脸色苍白,却笑着说:“师父答应过你,要陪你一起给孩子们唱戏,不能食言。”
那天,他用尽全力唱完《穆桂英挂帅》选段,刘梦缘在旁伴奏,两人目光交汇,她看见师父眼中的光——那是对孩子的疼惜,也是对承诺的坚守。
演出结束后,王宽先生咳嗽不止,却仍拉着她说:“你看,艺术不分台上台下,能暖人心就是好艺术。”
后来她才知,那次中断治疗让病情加重,他又多住院半个月。她自责不已,师父却淡然笑道:“师徒之间,哪能算这些。能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比啥都强。”
延续:豫韵跨海峡,师恩永铭心
如今,恩师离去,这段深情厚谊化作永恒。刘梦缘泣声道:“我最近在改编钢琴曲,把师父教我的豫剧腔调融进去,让更多台湾同胞听见中原艺术的美。”
她举起手机展示当年的拜师合影,照片中王宽先生笑容温和。
“师父走了,但他教我的不仅是戏,更是对艺术的敬畏、对人的善良。这辈子能做他的徒弟,是我‘梦’里最美的‘缘’。这份情谊,我会记一辈子。”
采访尾声,刘梦缘深深鞠躬,声音虽带哽咽却坚定如初:
“师父,您一路好走。您未完成的豫剧传承心愿,我会带着您的嘱托继续走下去;我们约定好的‘用艺术温暖更多人’,我也会坚持到底。以后每次弹起融入豫剧的曲子,我知道,那是我在和您‘对话’,因为您,从未真正离开。”
【附录】台湾钢琴公主刘梦缘写给恩师王宽的悼文
《此生长念,艺缘永牵》
文 / 刘梦缘
师父,昨夜听闻您远行的噩耗,我握着您当年赠我的《豫剧经典唱段选》,指腹一遍遍摩挲扉页上“以艺为桥,以心为壤”的字迹,泪水止不住滑落——
仿佛又回到2016年音乐会的后台,您拉着我的手教唱“谁说女儿不如男”,一句一句纠正咬字,说“豫剧的魂,在字里,更在心里”。
还记得您从郑州寄来的老唱片吗?封皮上您手写的唱段注解,我至今夹在钢琴谱中。每次练琴看到,就像您仍在我身旁,笑着说:“梦缘,试试把豫剧的拖腔融进钢琴里,别怕创新。”
去年那场公益演出,您带病登台的身影,我更不敢忘。您身着深蓝戏服,手臂上还留着输液的针孔,却仍挺直脊背唱《三哭殿》,候场时悄悄握我的手说:“别紧张,师父陪着你。”
那一刻,我明白,您不仅是教我唱戏的师父,更是教我做人的明灯。
您常说:“艺术没有海峡。”如今,您虽离开人世,但您教我的唱段、您传递的大爱,我会一直记着、传着。
我会把豫剧与钢琴融合得更好,把您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就像您当年的期盼。
此去山高水远,愿师父在另一方天地,仍有弦音相伴,仍有好戏可唱。
弟子梦缘,此生永念师恩,不负所托。
作者:雨乔
供图:台湾共工新闻社•国际新闻视角报
编辑:熊馨缘
责编:董勇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投稿邮箱:Vgong@vip.qq.com
内容转自来源:共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