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5 16:40:01点击:
7月的武汉,热浪席卷全城。
5日中午,江汉路步行街的地面温度已突破50℃,一位市民拍摄的视频迅速走红网络:一只灰斑鸽子瘫倒在滚烫的广场地砖上,翅膀无力地张开,喙部急促开合,典型的鸟类热应激反应。三位路人立即展开救援,有人用矿泉水瓶盖喂水,有人用湿巾擦拭鸽羽,还有位穿红裙的姑娘撑起遮阳伞为鸽子制造阴凉。经过20分钟紧急处置,这只体重仅400克的小家伙终于扑棱着翅膀飞离现场,围观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
这场自发性救助背后,折射出武汉正遭遇的极端高温考验。气象数据显示,7月4日武汉中心城区最高气温达38.7℃,体感温度更突破45℃,创下近十年同期新高。武汉动物园的饲养员透露,园方已启动"动物消暑预案",给熊猫馆加装雾森系统,河马池每日换水三次,灵长类动物获得无限量供应的冰镇水果。而在东湖鸟语林,工作人员正用高压水枪为禽类场馆进行人工降雨,这种原本用于热带动物的养护措施首次应用到本地鸽群身上。
鸟类专家李明教授指出,鸽子作为恒温动物,正常体温在40-42℃之间,当环境温度超过38℃时,其散热机制就会失效。"它们没有汗腺,主要依靠呼吸蒸发和翅膀下血管散热。"视频中鸽子出现的"张口呼吸-翅膀下垂"症状,正是其体温逼近45℃危险线的明确信号。据武汉市观鸟协会统计,本周已收到17起野生鸟类热衰竭报告,包括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
这场高温危机催生出许多市民自发的创意降温法。在武昌江滩,外卖骑手王师傅的电动车筐里常备着浸湿的毛巾,"给发动机降温时顺便帮路边麻雀擦擦脚";汉阳某小区物业将喷泉调整为雾化模式,专供迁徙途经的鸟群歇脚;更有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发出"共享鸟澡盆",在20个社区投放带有自动循环系统的浅水容器,该项目抖音播放量已突破800万次。
但并非所有生物都能幸运获救。洪山区动物救助站数据显示,7月前五天接收的中暑动物数量同比激增300%,其中鸟类占比达65%。站长周敏展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对比数据:去年同期的鸽子救助存活率为92%,今年骤降至54%,"很多送来时已出现多器官衰竭"。更令人忧心的是,持续高温导致昆虫数量锐减,幼鸟食物短缺问题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