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8 19:31:59点击:
2025年7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彝路同声”推普兴乡实践团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海棠镇,以“政策领航、教育深耕、社会共鸣、文化浸润、科技赋新”五维行动为抓手,将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蓬勃青春动能。
政策领航筑根基 精准规划明方向
实践团紧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心打磨活动方案并纳入岗前培训,确保推广工作科学规范。团队与海棠镇政府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长效协作机制;深入3个行政村开展42场田间访谈、回收210份问卷调查,形成详实调研报告,为推普工作精准施策提供扎实依据。
教育深耕育幼苗 播撒推普新希望
针对彝族学龄儿童这一关键群体,实践团打造“儿童推普梦想包”,内含推普文创团扇、收录17个非遗项目的语韵传“遗”粹口袋书、27节“普通话云端课程”及融合非遗传承与“三防”教育的双语课堂。40余名彝族儿童在趣味教学中提升普通话能力,成为活跃在村寨里的“推普小使者”。
社会共鸣聚合力 技能赋能惠民生
团队走进3个村落、100余家彝家院坝,开展“推普+技能”专项行动。在玉米晒场,用普通话传授“科学种植三字诀”;在村头树下,带领彝族群众跟读防诈顺口溜,助力107名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普通话成为村民提升法治意识、掌握实用技能的“金钥匙”,凝聚起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
文化浸润焕活力 语言架起连心桥
茶马古道遗址上,实践团与彝族儿童共唱推普版《大山》,歌声回荡山谷;“推普小集市”设置汉字闯关、漆扇制作等互动环节,吸引200余人次参与;“推普纳凉晚会”上,普通话情景剧、经典诵读等节目精彩纷呈。语言与文化的碰撞,让普通话成为激活乡土文化、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
科技赋新拓渠道 云端课堂广传播
实践团化身“青年推普主播”,在抖音、视频号推出“青春推普微课堂”,涵盖趣味普通话教学、传统技艺展示、智能手机操作等内容,提供碎片化学习资源;提取当地非遗文化元素,设计系列宣传海报,让推普工作搭上数字快车,触达更广泛群体。
此次活动创新形成“需求识别-资源供给-成效转化”工作机制与“推普+技能+文化”特色模式,不仅加大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更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行动诠释担当,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彭钦 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