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中国美协“青年伙伴计划”“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项目——陶瓷100”成果展览在景德镇举行

更新时间:2025-10-11 15:10:27点击: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年伙伴计划”“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项目——陶瓷100”结项作品展览开幕式日前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出席并宣布展览开幕。

诸迪宣布展览开幕

诸迪参观了展览并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对于各方通力合作取得的项目成果给予了肯定,认为学员作品在传统陶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上展现出新气象,项目经验对于推动陶瓷艺术和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他表示,各方要共同努力扎实做好项目“后半篇文章”,多途径宣推项目成果,持续关注学员成长发展;优化提升项目设计,在充分总结经验、广泛听取建议基础上,聚焦陶瓷艺术现代性表达及陶瓷产业现代化转型;要进一步完善培养扶持机制,为青年艺术人才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省电影局局长黎隆武,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饶利萍,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杨震,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蒲守智,中国美协公共艺术艺委会主任、江西省美协主席、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白明,以及黄春茂、胡银娇、王金海、杨志民、汤重熹、胡丽萍、汪立胜、胡卫华,“陶瓷100”项目导师代表、学员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开幕式。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李伟主持开幕式。

屈健在开幕式上致辞

屈健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陶瓷100”项目旨在培养一批既深植艺术精神、又贴近产业需求的陶瓷创作与设计人才。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项目实施的丰硕成果,不仅反映了学员们艺术认知与创作能力的显著提升,也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文联到美协、从政府到高校的协同支持,展现了导师们的倾心奉献,更传递出中国陶瓷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新时代下的创新活力。展览既是收官,更是起点。中国美协致力于成为青年艺术家的同行者与支持者,为美术事业长远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黎隆武在开幕式上致辞

黎隆武表示,“陶瓷100”项目为培育壮大陶艺综合性人才队伍,助推陶瓷文化创新性发展和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方案。展览是学员技艺提升的成果见证,更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江西将一如既往积极搭建人才企业政府对接机制,推动学员成果与产业需求定向匹配,促进优秀创作向产业端转化,为景德镇乃至全国陶瓷文化事业与产业繁荣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李伟主持展览开幕式

胡卫华在开幕式上致辞

景德镇昌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卫华受景德镇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龙委托致辞。他表示,“陶瓷100”项目有效搭建了景德镇与国家文化战略对接的重要桥梁,创新了新时代青年陶瓷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了多方共赢。希望以此次成果展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与各方合作,打造更多更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品牌。

蒲守智在开幕式上致辞

蒲守智介绍,项目启动以来,景德镇陶瓷大学集聚优质资源,主动承担教学、结项答辩、成果展览和展陈布置等工作,努力为青年艺术人才搭建展示才华、交流互鉴的高水平平台。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让更多人感受陶瓷之美、关注陶瓷事业,共同为推动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白明在开幕式上致辞

导师代表白明表示,本次成果展览是对陶瓷艺术生态系统的全面展示,也是对学员创作水平以及导师教学修养的全方位检阅。“陶瓷100”项目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同于既有的陶瓷艺术教育模式,是对中国陶瓷艺术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也是对有实践经验的艺术家的有力托举。

嘉宾观看展览

嘉宾观看展览

学员代表李婳深切体会到耕耘与收获的意义。她说:“这个项目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技艺的精进,更是思想的启迪、视野的开阔。立于传统与未来的交汇点,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刻辉煌,而是让陶瓷这一古老的艺术,以当代的语言,讲述未来的故事。”

开幕式后,领导嘉宾参观了展览并召开了项目总结会议。

展览开幕式现场

总结会现场

“陶瓷100”项目是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开展的培养美术人才的系统工程。该项目由中国文联、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美协、江西省文联、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文联、景德镇市昌南新区管委会、景德镇陶瓷人才服务中心承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该项目于2024年7月在景德镇启动,来自全国的100位优秀学员全心投入,近60位教师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系统培训,近20位导师组成员在一年多时间里持续跟踪指导,精准把握教学方向,因材施教,帮助学员优化创作方案、提升艺术表达,真正实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项目充分发挥中国美协组织与专业双重优势,聚焦艺术梯队建设与后备力量培养,着力打通“做人的工作”与“推动精品创作”两大任务,融合专业训练与社会服务,探索构建了一条高规格、常态化、机制化的青年艺术人才成长路径。

陈卓《心礼之铭系列》

崔久霄《重建的秩序》

蒋汐《游·园》

李婳 《山册》《汐时no.2》《生命之息no.2》《脉》

钱麒光《界域共生》

冉祥飞《海错灯》

滕道洋《坤舆叠嶂系列》

王国栋《漫长的告别》

熊敏《器息》

徐康《逐光系列下午茶咖具》

杨珍《海晏河清》

叶可思《唯识之四》



责编:麦惠